人物專訪
Auto Added by WPeMatico
【港足・專訪】謝家榮:危機裡自救 一趟由地底泥到英雄的試煉
【體路專訪】一次神奇的亞運之旅、兩場驚喜的清白之軀、一段聲淚俱下的賽後感言,在杭州穿起19號球衣的謝家榮因為這些種種而人氣急升,走到母校附近的球場也有小朋友認得出是「亞運那個龍門」。然而僅是年半之前,他才剛因紀律問題被足總懲罰,成為被禁入選各級港隊的「地底泥」。謝家榮的這兩年,是一個自我救贖的故事,一個人生重新上鍊、危機裡自救的故事。 (圖:體路資料庫) U23港足在亞運八強淘汰伊朗。(圖:體路資料庫) 10月7日的杭州上城體育中心體育場,U23港足第三度遇上烏茲別克。現場在開賽前突然下起大雨,港隊就在這個雨勢下0:4大敗一仗,與頒獎台僅差一步。高飛低撲過後,謝家榮在繞場一周感謝球迷支持時接受直播訪問,說著說著突然嚎啕大哭:「好可惜差一步,我不想講『雖敗猶榮』,因為我覺得很不中聽,我很不喜歡雖敗猶榮。對不起,差一步就拿到獎牌回來,但我們真的盡了力。」 「因為贏了伊朗,所以我們心雄了,覺得甚麼都有可能,真的甚麼事都有可能。」距離那場銅牌戰一個月,我和謝家榮坐在富善邨的快餐店,再次講起這趟奇蹟之旅。U23港足乘兩支同組對手退賽而直入十六強,淘汰賽先挫巴勒斯坦,再在八強爆大冷1:0小勝伊朗。「對巴勒斯坦前還覺得有機會可以偷雞,但對伊朗,賽前的氣勢都感到是較弱,覺得可能踢完這場就要回家了。」那天謝家榮屢救險球,與攻入致勝一球的潘沛軒可謂同膺最重要功臣。「沒想過可以和他們抗衡這麼久,沒想過可以對著伊朗不失球。賽前想,如果去到加時才輸,或者輸一、兩球都無可厚非。但既然對著伊朗最頂級的這班球員都可以踢到這樣,那麼對日本不是最頂級的一班,就會思考能否在對手身上得到成績。」 (圖:體路資料庫) 贏了伊朗,所以我們心雄了,覺得甚麼都有可能。 結果已成歷史,港隊在四強面對日本、季軍戰再撼烏茲別克,以同一戰果落敗,球員心中渴望的奇蹟始終並無出現。「當然輸四球甚至稱不上雖敗猶榮,上到和上不到頒獎台真的很大差別,世界就是如此現實。」現實就是,港足在杭州三戰烏茲別克,戰果由0:1、1:2到最後的大敗四球。 從最初的僅負一球,甚至能在對手身上入波,到季軍戰下半場兵敗如山倒,三場均在最後一關目睹一切的謝家榮承認,0:4也許才是兩軍的真正差距。「我不知道他們在小組賽會否有點輕敵,始終對方之前才贏過梯隊10:0,加上是派出同一班球員,可能對著我們也會覺得是easy game吧。不過我們的心態就是想挽回一些東西,變相更進取、更認真。」缺少謝家榮、孫銘謙及潘沛軒等大港腳的U23港足,在亞運前兩星期的U23亞洲盃外圍賽十球大敗予烏茲別克,帶隊的司徒文俊更在賽後記者會向球迷道歉。謝家榮形容,港隊在小組賽兩仗用心態彌補實力上的差異,但到季軍戰就因為對方已經熟悉部署、不敢再輕敵而令港足要真正面對現實。 「總不能靠我們有奇蹟、超水準表現才贏到別人的普通表現,如果我們能發揮到普通水準就已經能跟別人抗衡,那就證明差距真的叫拉近,而不是一、兩場超水準,對著別人比較放鬆心態來踢時才咬到些成績。」 人生始終不只亞運,我不能留戀太久。 當然從結果論看,港隊縱使連敗兩仗0:4,四強始終也是一項歷史性的成就,謝家榮表現之好還是有目共睹。就如那天回到他中學母校旁的足球場,換衫拍照時遇上幾個在踢波的小朋友,即使叫不出名字也至少認得是「亞運的龍門」,家長也喊著要幫忙合照。「其實回來後已很快沉澱了,雖然真的很興奮,但人生始終不只亞運,我不能留戀太久。如果只留戀那一刻的風光不是一件有益的事,因為我要持續性、要進步。」 但其實這些風光,幾乎全都不會發生。至少一年半前,問誰也想不到。 謝家榮在日本舉行的U23亞洲盃外圍賽擔任隊長。(足總圖片) 犯錯後路難行 但路仍必須走 2021年10月底,U23港足到日本出戰U23亞洲盃外圍賽,先後不敵柬埔寨及東道主,兩戰0分下出局。單看結果,似乎只是又一次梯隊緣盡大賽決賽週的消息。不過賽後一個月卻突然爆出,有隊員在酒店內醉酒鬧事,部分人更疑違反日本未滿20歲人士不得飲酒的法例。 結果在除夕前三日,足總宣布判罰涉事球員兼公開身份,謝家榮「榜上有名」,更成為兩名被刑罰最重的球員之一,與其餘隊員同樣被停止各級港隊資格一年之餘,亦被罰款6000元。「一宣布我要停賽,就已經知道以後的路很難行。」 那季季前,謝家榮原效力的愉園決定自降,剛好足總成立新球隊香港U23能讓他有容身之所。開季首仗,香港U23在菁英盃面對晉峰,謝家榮全場至少作出六次撲救,為球隊取得重要和局。「去日本前的幾場都踢得不錯,我感覺可以在那季多點出場機會,個人彈起少少。誰知好完那幾場就在日本最後一晚發生這樣的事,我覺得功虧一簣,又要重新開始,甚至擔心會否有機會重新開始。」亞盃外返港完成隔離後,謝家榮在球會就失去正選,當日帶隊到日本的教練張健峰曾不點名評論指「我一回來已經向他們說過整個情況、說過紀律的重要。」 謝家榮在香港U23首仗左飛右撲。(圖:體路資料庫) 「我自知在U23的下一季就會是超齡球員,因為這件事我不知道球會會否再跟我續約、下季會否又無班落,再連亞運都不能踢,好像就因為這事令我甚麼都沒有了,很心痛、失望。」當年的香港U23坐擁謝家榮、顏翱天及龐焯熙三名門將,後二者比他的「優勢」是,即使到新一季仍屬於23歲以下的適齡球員。 因為這事令我甚麼都沒有了,很心痛、失望。 他的擔心也不無道理。港超聯大約只有10隊,當每隊已經有自己固定的兩至三名門將下,突然要羅致新守門員也並非易事。「我還要『衰埋』這件事,有甚麼資格或條件令別人簽你?管理層也不會簽一個犯了事的龍門。」 (圖:體路資料庫) 面對前途苦惱的同時,謝家榮也要「迎接」網上排山倒海的負面評論。如今這個世代,要在網上專頁、新聞、討論區留言就如呼吸一樣簡單的事。醉酒事件鬧得最熱烘烘那段時間,每當有關幾名受罰球員或港隊的新聞,底下留言也總是一連串的批評、指罵又或是冷嘲熱諷。「其實我很想可以視而不見,但自己又會忍不住去看,想知究竟留言差得來有多差、我是否地底泥,又或者會否有一、兩句⋯⋯會否想給機會這個⋯⋯青年、有潛質的守門員呢?」 原來沒有,從來都沒有。就以他在罰則出爐後首場本地賽事那篇新聞為列,即使他承認犯錯又向各界致歉,留言欄中依舊是「咁唔罰啦好無」、「罰輕左,yeah 飲酒慶祝!」、「未知錯就算把啦」等等,還未計討論區中一個個帖文、前一句「飲啦」後一句「醉街榮」的回應。「那一刻真的在意了,看著看著就覺得心酸、個心『揦住』。你問我當時如何過,也無特別,因為那一刻我沒有選擇,就是繼續做好自己本份。」 你問我當時如何過,也無特別,因為那一刻我沒有選擇。 謝家榮(左)與林樂勤(右)曾獲英甲球隊貝利開出學徒合約。(圖:車路士足球學校(香港)) 小時了了 大 也要佳 他說,甚至因為這件事、這些批評而「閂埋房門喊過」,但腦海中從未出現放棄念頭,「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是絕對應該繼續在這個球圈立足。」早於2014年,謝家榮已曾得到中超球會山東魯能的賞識邀請跟操,同年與其餘「黃金一代」成員出戰亞少盃決賽週;兩年後更幾乎加盟英甲球會貝利。到18歲生日後兩個月,他獲時任港隊主帥金判坤召入大港腳決選名單。「就因為那幾小時飲了酒而斷送所有事,是不成正比,不應該發生。如果再有機會重新來過,我就一定要好好珍惜。」 謝家榮去季加盟大埔。(圖:體路資料庫) 那季季尾,謝家榮果然離開了香港U23,但獲重返港超的大埔招手加盟。首次效力居住地的地區球會,他開季時還未確立正選席位,直至新年後才逐漸力壓李瀚灝成為「一號門將」。當時剛好是「禁賽令」屆滿的日子,結果就在刑滿後的首個國際賽期,謝家榮首次獲得安達臣青睞,與同樣因此事受罰的潘沛軒入選友賽名單。「知道要翻身並不容易,那時候感覺一定不會是短期內(入選),有想過可能最少也兩、三年後,改過自新後有一天能類似戴罪立功般回到港隊。」不過他在3月的兩場友誼賽並無上陣,只在後備席上看著球隊取得一和一負。 (圖:孫銘謙、黃皓雋及余在言提供) 總結上季在本地賽的表現,謝家榮在聯賽上陣三份一比賽,六仗有一半保持清白之身,代表作有淨勝南區及擊敗傑志,贏「藍鳥」一役更交出助攻。終於到6月,在作客越南的友誼賽迎來大港腳的「地標戰」,下半場屢救險球下僅失一球。「講笑咁講,當然希望他(安達臣)繼續在香港隊。其實整個教練團也一樣,始終出人決定也不只是他一個,尤其他與守門員教練的溝通應該很緊密。」 談到港隊主教練安達臣,謝家榮不止一次表示要大力感謝對方信任。亞運期間,安達臣一如以往設立五人的「隊長小組」,除了胡晉銘、李毅凱及安永佳三名超齡球員外,另外二人就是謝家榮和亞歷斯祖,家榮亦在第二場小組賽戴起隊長臂章。「很感謝他看中我,沒有因為我之前犯過錯而戴有色眼鏡看我,甚至再給我機會,因為港超還有很多好的門將。」淘汰賽期間的一次賽前訓話,安達臣以摩洛哥打入世界盃四強作例子激勵球員,更當著全隊面對將他媲美為港隊的邦奴(Yassine Bounou、摩洛哥國家隊門將),成為謝家榮的小確幸。 謝家榮在作客越南的友誼賽首次成為大港腳。(圖:香港足總) 很感謝他沒有因為我之前犯過錯而戴有色眼鏡看我。 球場上,門將這位置與其餘10個場區球員不同,每場只有一人能擔任正選、極少會與比賽期間換人,也少有球隊在球季期間輪換門將。葉鴻輝不經不覺已把守港隊最後一關10年有多,過往的王振鵬、謝德謙、陳嘉豪甚至保羅,都似乎未能動搖阿輝的正選席位。然而,上月的兩場世界盃外圍賽,安達臣卻稍令人意外地安排謝家榮在作客不丹一仗正選上陣,日前世盃外次圈作客伊朗也有同樣安排。「我覺得我們幾個門將的能力是很接近,甚至經驗而言一定是阿輝和保羅較多,所以也是平常心面對正選。我們私下也經常聊天,不會不想誰落場、不喜歡誰。」也許早在17歲已被安上「葉鴻輝接班人」稱號的謝家榮,終於慢慢配得上這六個字。 「如果不是錯到不能回頭,你一定要很硬淨、心臟要很強大。」做門將最怕就是犯錯,因為每當犯錯幾乎有大半機會直接導致失球。要孤獨地面對這份壓力,就如他在受罰的那一年所遇上的狀況一樣,縱然的確做錯了,但亦啞子食黃蓮,有苦自己知。「你要承受別人的指責,畢竟你真的做錯了,不能覺得為甚麼他們要這樣話你或用不著這麼難聽。你無say的,有甚麼資格可以跟人辯論?只能希望罵我的那班人見到我的轉變,甚至重新接納我、讚我,也算是一個好過程。」 畢竟你真的做錯了,有甚麼資格可以跟人辯論? 如今總算是雨過天晴,謝家榮的生涯也重新踏上正軌。下一步,必定是在明年1月的亞洲盃決賽週爭取大展拳腳的機會,甚至衝出香港到外地落班。近年梁諾恆、勞烈斯、茹子楠及安永佳等港隊主力紛紛北上效力,但中超及中甲卻為門將設立外援禁令,即使是港澳台龍門亦無一倖免。「這條路封鎖後,我也自知要闖出去是較難。因為日、韓、馬、泰等都有自己門將供應,即使找亞援也何時輪到一個世界排名低自己這麼多的地方?打個比喻,港超球會找外援也不會找汶萊吧。」 外流,謝家榮也算有過經驗,見識過英格蘭球會的賽事,幾乎長留歐洲訓練。身型、技術、經驗都不比外國門將差,當紀律這一環都改善過後,謝家榮的人生能趁這趟亞洲盃試煉重新上鍊,將22歲遇上的危機變成24歲的轉機? 圖、文:麥景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港足・專訪】謝家榮:危機裡自救 一趟由地底泥到英雄的試煉」
【杭州亞殘運】首戰亞殘運即奪金 王婷莛:下個目標巴黎殘奧!
【體路杭州直擊】王婷莛和吳玫薈昨日(28日)於杭州亞殘運女雙TT22級決賽反勝日本組合奪金,表情上看似平靜,但兩人其實內心也有起伏。師姐吳玫薈第三次參戰亞殘運,收穫1金1銅;首於亞殘運登場的20歲小將王婷莛就贏1金1銀,兩人同樣豐收。這位小將已明言目標將向巴黎殘奧進發! 在今日女雙TT22級決賽上,兩人在領先一局下,被日本組合伊藤槙紀/古川佳奈美連追兩局均打至「刁時」扳回,兩人在調整後,漸漸找回節奏才成功反超兩局定勝,拿走今屆亞殘運香港乒隊唯一金牌。王婷莛昨日四強賽說過要保持平常心,但她謂結果未能完全做到:「相比平時參加的公開賽,今日心情是有起伏,真正落場一刻是有點偏差。」被對手連追兩局,王婷莛謂是因為與吳玫薈當刻技術變化跟不上對手,大家配合上又少了激勵對方,才失掉很多分數。之後慢慢調整,互相提示,提醒自己不要鬆懈,才能慢慢把局數追回來,最後成功反勝。 首次參加亞殘運就捧走金牌,王婷莛說是意料之外:「沒想過可以拿到金牌,心目中原本打算只希望有面奬牌作個留念,想證明自己在亞洲是有實力。」王婷莛感謝師姐吳玫薈帶領:「師姐打了很多年,她已經打了三屆亞殘運,打得穩定,讓我感覺有依靠。」 論經歷,亞殘運「三朝元老」吳玫薈的確豐富,而且每屆都有奬牌落袋。2014年仁川亞殘運,吳玫薈在女單賽事不敵隊友黃家汶拿銀牌;上屆雅加達亞殘運成績其實最好,在女單和女團拿著兩金回歸;來到今屆再在女單和女雙奪1金1銅。吳玫薈簡單總結感覺就是開心,她特別感謝她的教練蕭潔英,她說:「多謝她一直教我。」在吳玫薈的乒乓球路上,蕭教練的指導和幫助讓她一直進步,這才能在賽場上保持穩定發揮。 吳玫薈(左)及王婷莛 王婷莛稱得到這面金牌要感謝的人很多:「多謝在香港的教練團隊,即使他們未能來杭州,他們也在香港幫助我們改善技術和體能。多謝香港智障人士體育協會,幫我們安排出外比賽儲積分,讓我們保持氣勢。多謝香港政府給我們資源去訓練。」在多方面的幫助下,香港殘疾運動員才能專心訓練和比賽。 完成今屆亞殘運後,這位20歲小將已經放眼明年巴黎殘奧,期望爭取足夠積分,保持世界排名頭五(目前王婷莛世界排名第四)。 文、圖:徐嘉怡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殘運】首戰亞殘運即奪金 王婷莛:下個目標巴黎殘奧!」
【杭州亞殘運】「三朝元老」黃家汶因長神經瘤棄戰單打 雙打摘銅仍滿足
【體路杭州直擊】香港殘疾乒乓球隊今日(27日)在拱墅運河體育公園體育館擸走6面銅牌,女雙更是闖入決賽明日爭金。港隊中有亞殘運常客,也有新丁。38歲的黃家汶已是第3次出現在亞殘運舞台上,首屆仁川亞殘運首次參加就在女單TT11級奪金,上屆亦在同一項目摘銅。來到今屆,因為腳底的兩粒神經瘤,只能棄戰一項只出戰雙打,更要食止痛藥忍痛上陣,但亦成功為自己和港隊在女雙多添一面銅牌! 就在亞殘運舉行前的三個月,家汶在練習時覺得腳底痛,在體院看了物理治療也未見好轉,於是去照X光亦未找到因由,最後做完磁力共振才發現兩邊腳底都有神經瘤,每次練習都會痛。但眼看著距離亞殘運的日子已經在倒數,家汶未想過要退賽:「無理由要掉低珮淇(家汶的雙打拍檔)嘛!」想著堅持下去是家汶的選項,她希望在打畢亞殘運後才去做手術。跟教練商量後,家汶在今屆杭州亞殘運上沒有在單打上陣,教練希望她集中雙打項目。 這位港隊大師姐於今屆杭州亞殘運上帶領著已搭檔3年的師妹、26歲的黃珮淇出戰女子雙打TT11級別(智障組別),在小組賽取得1勝1負來到四強,卻要上演港隊「內訌」,與隊友王婷莛/吳玫薈爭入決賽。每天都要吃止痛藥才能訓練,上場更是要忍著痛楚,最後亦以局數0:3不敵隊友,但黃家汶謂仍能有奬牌已經滿足。 這位香港乒隊亞殘運的「三朝元老」,戰績亮麗,其首屆亞殘運就在仁川女單TT11級決賽上力壓隊友吳玫薈奪得金牌,她的第二屆亞殘運同樣在女單項目取得一面銅牌。第三次亞殘運在四強賽上演港隊訌落敗,在不設季軍戰下,獲得銅牌。黃家汶謂完成亞殘運後就會入院做手術,希望盡快趕及復原。沒有為退役年齡設限的她謂只要身體能打都會繼續打下去:「沒想過何時退役,打得幾耐得幾耐。」如果能趕及手術後復原,她亦希望跟教練商量看能否爭取巴黎殘奧資格。 文、圖:徐嘉怡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殘運】「三朝元老」黃家汶因長神經瘤棄戰單打 雙打摘銅仍滿足」
【杭州亞殘運】陳穎健「復出」帶領男佩走上頒奬台:「我們是超額完成!」
【體路杭州直擊】昨日在杭州亞殘運男子佩劍團體賽金牌戰的末局,為香港瘋狂追分的港隊老將陳穎健,他在一年前才「復出」歸隊,由總教練黃金球游說他回來,希望他幫助帶領師弟,將香港男子佩劍傳承下去。今次也在杭州亞殘運上看到一點成果,隊裡三人帶回團體銀牌。 陳穎健的劍齡其實已有20年,2005年加入香港隊,四屆亞殘運都有他的蹤影,上屆雅加達亞殘運就贏了男子佩劍個人銅牌。但2018年後,因為家人和工作的擔子,讓陳穎健從香港隊中「退」下來。他減少訓練日數,也不再隨隊外出比賽。陳穎健說他是半休息的狀態,就這樣過了四年,也專心應付自己的正職,香港郵政的工作。直到一年前,香港輪椅劍擊隊總教練黃金球跟他說,想他回來帶著師弟去亞殘運比賽。 想了又想,為著佩劍隊的前程,陳穎健決定「歸隊」復操,開始安排參加不同熱身賽。但也由於有正職工作,只能每星期抽三、四晚在放工後進行訓練,他苦笑說:「我也算是時間管理大師,上司和家人又很支持我,加上做公務員可以有假期去比賽,再用自己部分假期。但這一年多都辛苦,返工以外要夾教練和隊友時間,現在總算頂過了大半。」陳穎健盛讚兩位亞殘運「新丁」隊友鄺遠興和陳曦:「兩位新隊友打得好,我們頭兩場對手伊拉克和印度都較少在國際賽遇到,但他們都沒有怯場,打到平時訓練的水平。原本只諗住盡力爭取奬牌,沒想到會是銀牌,這次我們是超額完成!」 陳穎健稍後尚會出戰男子花劍個人及團體項目,他亦已表明即使在亞殘運後,只要劍隊有需要他的地方,他還是會再次回來。 文、圖:徐嘉怡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殘運】陳穎健「復出」帶領男佩走上頒奬台:「我們是超額完成!」」
【杭州亞殘運.專訪】親證輪椅網球歷史時刻 莫家安迎壓力下的課堂
【體路專訪】香港輪椅網球隊即將首次出征亞殘運, 多年來默默靜待機會的輪椅網球員莫家安(安仔)終能迎來人生最大舞台。16年 的歷練中,安仔以個人名義到世界各地比 賽,心態亦相對輕鬆,但是次杭州亞殘運卻需在鎂光燈下作賽。自認壓力為多年詬病的安仔,選擇放手一搏,讓全港市民看見自己。 安仔自小熱愛網球,直至因中學時期的一次意外,不幸致下半身癱瘓。他說當 時的失落感讓他自己對網球都變得置若罔 聞,反將時間精力都交付在學業上。但在 2007年的一次機緣巧合下,安仔因哥哥 的邀請而首嘗輪椅網球滋味,發現不難上手,便重燃對網球的熱情,主動找球友練習,繼而展開人生新階段—成為輪椅網球手,及後他又以個人身份出席各項國際網聯的賽事,其世界排名於2021年登第408 位,創下個人最佳成績。 從放棄所好至出戰亞殘運 盼把握機會向高手學習 拍擋劉冠東分別偕同網壇球星靴卡斯及諾利,合演全港首個輪椅網球表演賽。 安仔指活動證明該項運動漸受重視,近年 除有正式輪椅網球教練,亦會提供專用輪椅予球手:「以往需靠自己租場及找輪椅打球,現在則有一個較明朗的方向。」現時輪椅網球培訓隊一共有12人,安仔指教練鍾華明(Eric)會按各人的傷殘程度去安排訓 練,讓自己在過程中更得心應手,二人亦會出征杭州,代表香港首次參與亞殘運的輪椅網球賽。 作為港隊唯一球員代表,出戰男單公 開級賽事的安仔坦言不時會感到緊張及興奮:「首次參與如此大型的賽事,會較為緊張,亦不會想著奪牌。」比起獎牌,安仔更期待卻是旅程中的寶貴經驗,他透露在過 往參與的大部分比賽中,只於外圍賽與業餘球手比技,但杭州亞殘運令他有望能在正賽中硬撼一眾高手,「希望學習職業球手們的打法,如走位、遇上壓力及急風等因素下的應對。」 視輪椅網球為生命 仍學習與壓力共存 安仔又直言自己不擅控制壓力,訓練時不時會與Eric惹起口角,比賽時更會因發揮欠佳而自暴自棄,要令教練對他不斷勸說。壓力亦令安仔一直以來都不讓家人到 場支持,他說:「因為我是個容易受壓力影響的人,即使有比賽都會跟他們說沒有門票。」不過他卻沒有選擇逃避與壓力共處, 而是一臉靦腆的說:「我還在學習當中。」 回顧過往16年,安仔形容輪椅網球為他的所有,除重寫人生希望,亦令他的性格更為豁達開朗,即使重提舊時意外,亦像談笑風生般說道:「那時都沒有選擇, 只有放棄與不放棄,時間亦會慢慢淡忘一 切,生活都要如常渡過。」安仔的一生就如 上課般,首半節課學會放下並向前看後, 下半節課便是面對壓力,肩負代表700萬人的重任,他盼能做到全力以赴的心態,讓自己、團隊、親人、甚至港人們都驕傲起來。 圖:李子正、/文:實習記者張智傑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殘運.專訪】親證輪椅網球歷史時刻 莫家安迎壓力下的課堂」
許溢桁 鄧琬璇享受長跑苦樂 劍指渣馬青年組三甲
【體路專訪】大汗淋漓、喘不過氣、肌肉酸痛,這些都為長跑蒙上辛苦感覺,但有人卻享受這種苦盡甘來。福建中學的許溢桁與鄧琬璇在長跑只有4年多資歷,跟隨教練陳偉龍後,慢慢找到長跑樂趣和方向,完全投入這帶點「自虐」的運動。 兩人讀中學才接觸長跑,年紀較輕的鄧琬璇因小學練水時體能訓練中跑得比其他人好,升中後就參與長跑隊選拔。許溢桁則在學校體能測試表現出色被邀請加入長跑隊。後者對長跑的初感覺離不開辛苦,相反琬璇卻是對跑步「一見鍾情」:「我小時候一直都是游水,水中甚麼都聽不見,雖然長跑都是個人項目,但身邊有隊友陪伴,不會覺得孤獨,接觸初期已經感覺『係佢啦』。」 教練陳偉龍認為兩人是不同類型的跑手:「琬璇小學有習泳,有運動基礎、有天份;許溢桁則是後天天才,起初他是一張白紙,完全沒有基礎,靠著時間慢慢磨練出今日成績。」許溢桁在今年香港田徑系列賽一的10000米跑出34分58秒,在香港男子U18及U20均排名第1,鄧琬璇則在上年屈臣氏田徑會周年大賽的2000米障礙賽名列女子U18第1,雙雙入選香港田徑隊青年隊。 跑步改變人生 學懂堅持 跑齡雖短,但已經看到改變,許溢桁謂:「跑步令我變得更自律,逐逐在一些讓自己沉迷的玩意中抽離,會把握坐車前往練習途中溫習,不想影響休息時間。」至於鄧琬璇更認為跑步令她自豪,她稱:「我現在每日有更多動力,心態不同了,以前做事很易放棄,現在學識堅持。今年初訓練時受傷手腕移位要做手術,但在受傷後一星期我都堅持參加D2學界比賽,更在1500米贏到金牌,印證有些事只要堅持就可以做到。」小妮子坦言這趟是神奇的經歷,足夠令她自豪一輩子。兩位小伙子會在明年出戰渣馬半馬賽事,視青年組三甲為目標,並期望未來可以跑得更遠。 鄧琬璇 學校:福建中學 就讀:中五 年齡:16 成績:2000米障礙賽(2022年U18香港排名第1) 許溢桁 學校:福建中學 就讀:中六 年齡:17 成績:10000米(2023年U18及U20香港排名第1) Adizero Takumi Sen 9 專為5至15公里中短距離競賽而設,中底採用雙層Lightstrike Pro,搭配Energyrods爪形玻璃纖維推進系統;輕薄透氣的Lightweight Mesh鞋面,而Continental橡膠外底更是耐磨抓地力強,助跑手打破紀錄。 Adizero Adios 8 特點輕薄耐磨,結合輕巧設計及靈活性十足的中底,其Lightstrike Pro的中底集中在前掌,加強觸地腳感;Lightstrike 2.0中底則在中掌至腳跟位置提供緩震效果,獨特設計成功為鞋身減重,歷代最輕。 文、圖: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許溢桁 鄧琬璇享受長跑苦樂 劍指渣馬青年組三甲」
【杭州亞殘運.專訪】13歲破世績奪金的小飛魚 吳卓恩不被勝利沖昏頭腦
【體路專訪】13歲的你在做甚麼?應該是一位初中生,開始煩惱選科的事,或許學生運動員 會為學界比賽奮鬥著。然而,小飛魚吳卓恩13歲時已經打破世界紀錄勇奪世界系列賽金牌,以及率先搶下明年巴黎殘奧入 場劵,不過她並沒有被這些輝煌戰績沖昏 頭腦,反而繼續努力訓練,朝著其終極目標—殘奧奬牌進發,今次出戰亞殘運可說小試牛刀,寓賽於操。 吳卓恩9歲已經開始在體院訓練,至今已有5年時間。其實,吳卓恩早在3歲就接觸游泳,她透露當時由父母帶去泳池只是玩玩水,之後亦有參與坊間的興趣班,談不上甚麼專業訓練,但吳卓恩直言一開始 其實並不太喜歡游水:「起初怕辛苦,更怕 游得差會被教練責罵,後來習慣了才適應下來。」再慢慢由玩樂性質走上專業之路。 在網絡上搜尋吳卓恩的名字,能夠找到的新聞並不多,主要都是今年5月在柏林 世界系賽刷新200米蛙泳世界紀錄摘金,以及8月在殘疾人游泳世錦賽獲100米蛙泳銀牌兼奪2024巴黎殘疾人奧運會入場券。負責執教吳卓恩的江俊賢教練憶述道第一眼看見吳卓恩已經感到她是一位有天份的泳手:「現時新一代的年輕人用打用罵已經行不通,要哄的,但卓恩卻不是那一種人,你只要告訴她訓練內容,她便會自動自覺地依從著指示跟著做。」 平衡學業與運動 有得必有失 平衡學業和運動一向是學生運動員的 必修課題,每星期5天游泳訓練,每次約2小時,吳卓恩就讀的學校位於葵青區,乘車到體院約1小時車程,這段時間她會用作休息或做功課:「有時候也需要取捨,大部分人小息或午膳時都會選擇玩樂,但我會把握時間去做功課。」她說,若在訓練前未完成學校功課的話,便需要開「OT」:「練水後回家繼續做功課,但這樣其實不理想, 因為睡眠時間會因此延遲,又少了私人時間。」所以時間管理對吳卓恩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一課,而性格自律的她亦成功做 到兼顧好學業和運動。除了訓練外,平時亦要外出比賽,但她表示很享受走訪不同地方參賽,也慶幸得到學校全面的配合: 「有時候很多功課,我會問老師可否延遲繳交,他們都願意通融。」幸得到學校老師的幫助,學業進度亦未有因此受到太大影 響,只要在比賽和訓練以外的空餘時間, 都會用作温習和做功課。 終極目標殘奧獎牌 未來或需戰SH7組別 吳卓恩即將出戰亞殘運,雖然曾經打破世界紀錄,她卻未被勝利沖昏頭腦,年紀輕輕已經有好好的運動員心態:「自己仍有 可改善的空間,亞殘運時最重要是先做好 自己,一步一步來。」江教練期望吳卓恩能 夠奪牌,但終極目標還是殘奧獎牌。現時 吳卓恩正出戰SB6組別,不過江教練透露吳卓恩的身高是「踩界」,SH6級別身高要求 是1米30以下,卓恩現時約1米29,一旦高於1米30便要升級去SH7,到時候對手身體 機能都會有所上升,卓恩當然需要時間適應,但我相信她仍能做出好成績。」 圖、文:實習記者張發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殘運.專訪】13歲破世績奪金的小飛魚 吳卓恩不被勝利沖昏頭腦」
【杭州亞殘運.專訪】港隊唯一殘疾賽艇混雙組合 葉家怡/劉兆浚一生只為一次
【體路專訪】殘疾賽艇港隊上一次出現在亞殘運已經是9年前仁川亞殘運,今屆將有香港唯一殘 疾賽艇混雙組合葉家怡/劉兆浚出戰,這是兩人首次亦是最後一次參加亞殘運,那裏是他們最高的舞台,面對一生唯一一次亞殘運,獎牌成為二人堅持下去的動力。 劉兆浚2年前因醉酒墮樓,以致影響到中樞神經,2年來都要靠輪椅代步。他 指一開始發生意外時也不知道如何面對, 最初兩個月很難受,每一天都想尋死。但在第三個月有一種「開曉」的感覺,心窗像是突然被打開了一樣,那時才正式走出陰霾。至於葉家怡則因一次病變,需要切除雙腿,與阿浚不同的是,家怡很快便看得開。 「啱啱」遇著剛剛 從興趣班走上殘亞舞台 兩人能夠接觸到賽艇可說是機緣巧合, 阿浚憶述:「那時醫院的治療師跟我說,他認識一位病人有參與賽艇,然後我就跟隨那位病人一起划艇。」家怡則是在出院後5 年,在更換輪椅時碰到一位賽艇隊員,在她的邀請下,便加入了賽艇會。家怡打趣道:「可能對方見我很生猛,覺得我身體機 能好便邀請我加入。」兩人開始加入賽艇會 都是興趣班形式,訓練強度不高。至2021年才開始正式訓練,才知道練習賽艇是非常辛苦,跟剛接觸時完全是兩個世界。他們透露,其實不能自己選擇拍檔,因為在香港難以找到同級別的傷殘人士合作。 葉家怡、劉兆浚從興趣班走到正式訓 練,目標就是亞殘運,他們一星期訓練5 天,基本上與全職運動員無異。阿浚指出 剛開始訓練時曾想放棄,後來因身邊人的 一條問題才改變了心態:「他們問『其實 你有沒有想過在亞殘運爭取到好成績?』我回答說『可能拿一面銅牌已經足夠了』,他們又即反問『為甚麼不朝著金牌進發?』」其實家怡同樣想過放棄,全因疫情令亞殘運 延期一年,打亂了部署,她沒有想過會留 在香港這麼長時間。 堅持艱苦訓練全為爭牌 殘疾賽艇難傳承 然而獎牌就是二人堅持下去的原因, 他們一開始的心態是「洗濕左個頭」便要繼續走下去:「訓練真的很好辛苦,能夠堅持真的是要因為想要贏獎牌。」兩人透露這是他們唯一的亞殘運:「我們從一開始訓練就 是為了亞殘運,結束後便會放下運動員身份回歸平常生活。」以往阿浚從未試過有目標,因此這次亞殘運對他來說意義重大:「一直以來都未試過參加比賽,讀書也沒有特別好成績,難得有機會當然希望以獎牌作結。」 或許今次亞殘運後港隊要苦等多年才會出現另一對混雙組合,甚至後繼無人,家怡坦言雖有感到可惜,但也明白並非每一 個人也願意花時間在這項對體能要求極高的殘疾運動上。 圖:李子正 / 文:實習記者張發兒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殘運.專訪】港隊唯一殘疾賽艇混雙組合 葉家怡/劉兆浚一生只為一次」
AR Pacer Team全力為渣馬準備 盼用生命影響生命
【體路專訪】渣打香港馬拉松2024將於明年1月21日舉行,新屆賽事將換上全新adidas服裝贊助,其旗下有50人的adidas Runners(AR)Pacer Team訓練亦已在密鑼緊鼓,務求在賽事中帶領參加跑手在目標時間完賽。AR隊長華進形容AR Pacer Team是一個凝聚一班有能力跑手的團體,旨在帶領其他跑者達成目標,讓每個人在跑步路上找到自己跑步的原因和樂趣。 在今年7月,AR Pacer(配速員)訓練已經展開。已經17年跑步教齡的AR Pacer Team教練偉龍稱一般跑手與配速員之間的分別:「普通跑手各有不同能力,教授時會以技巧為主。但擔任配速員的跑手本身已有一定的跑步經驗,亦有一定速度能力,訓練就集中令他們能夠掌握穩定速度。」偉龍又謂香港大部分跑手在起跑時都會不自覺地跑得特別快,但此舉卻是跑手比賽大忌,會影響後段速度,難以做出好時間:「配速員的任務正是帶領跑手以穩定速度去跑,避免時快時慢浪費體力,讓參賽跑手可以目標時間完賽。」 現時AR Pacer Team將所有Pacer分成不同團隊,除了正規訓練外,亦有不同課程,讓即將成為Pacer的跑手講解營養學、肌肉力量訓練、心理訓練課程等,令AR Pacer Team有更全面的跑步知識,變得更為專業。已跟一眾Pacer相處多個月的AR隊長華進稱他們這個團隊非常特別:「在AR裡,我們都來自不同工作,有不同類型的人,但在這裡自會形成一個歡樂氣氛,讓大家一齊進步。」 擔任Pacer就像是一份有使命的工作,為著其他跑手的目標時間而努力。跟偉龍一同為Pacer編排訓練計劃的另一AR教練李卓謙(賓仔)更感覺訓練Pacer是「用生命影響生命」:「AR提供平台讓不同跑手交流,雖然跑步是個人運動,但一班人去跑對每個跑手其實都有很大幫助,他們會風雨不改一同練習,正是因為大家互相鼓勵和推動。」賓仔更認為做配速員是一個很好分享正能量的途徑:「我們訓練配速員,然後配速員去幫助其他業餘跑手去達成目標,我們跑步可能各自有不同的原因,但我們都從跑步中有所得著。」賓仔謂自己仍是在追逐時間的跑手,但仍願意在訓練以外抽出額外時間擔任AR教練,正是想做到用生命影響生命。 在今年訓練中,他們都穿上adizero Takumi Sen 9,賓仔形容這雙是「一對很輕的快鞋」。主打短途距離5至15公里的adizero Takumi Sen 9,有雙層Lightstrike Pro中底技術,搭配Energyrods五爪玻璃纖維推進系統,選用Lightweight Mesh鞋面和抓地力強的Continental橡膠外底,賓仔稱:「adizero Takumi Sen 9裝置上有很好回彈,幫助跑手做到想要的配速。」 AR Pacer Team在經過近三個月的訓練後,於10月進行實戰,首次在本地賽事擔任配速員,以讓各人累積更多經驗,在渣馬當天有更好更穩定的表現。Pacer Team隊長華進對各Pacer成員充滿信心:「跑穩定速度我相信他們沒有問題,我會希望他們做到更多,希望Pacer在賽事中發放更多正能量,沿途給予公眾跑手更多動力和鼓勵,讓公眾跑手對AR Pacer Team投下信心一票。」 AR除了Pacer訓練以外,亦有一般跑手訓練,設有不同組別,歡迎不同程度的跑手參加。華進謂:「我們會照顧想追逐時間的跑手,也有較輕鬆的女子組,大家一起跑步一起玩。」華進認為每一位跑手都各自有自己不同跑步的原因,他希望在AR這裡讓大家都能找到跑步的樂趣。 (左起)AR隊長華進、Pacer Team教練李卓謙、偉龍。 文、圖:彭淬祺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AR Pacer Team全力為渣馬準備 盼用生命影響生命」
【杭州亞殘運.專訪】做夢不忘天職 陳浩源享受最後探戈
【體路專訪】每早起床後上班,有人認為是一種乏味的生活,但對香港輪椅羽毛球「一哥」陳浩源(Daniel)而言,每天生活都格外珍惜,全因為「運動員」這個身份。經歷十三 年職業生涯,不知不覺地走到了尾聲,期間曾需肩負重任,獨力撐起整支殘疾羽毛球隊,到現時喜見殘疾運動員受到應得的重視,在Daniel心中或是功成身退的時候。即將出戰最後一次的亞殘運及殘奧,他期望大眾記得「陳浩源是香港頂尖的運 動員」。 願當殘疾人士的活版教學 以生命影響生命 因2008年一次交通意外而失去左腳, 當年23歲的陳浩源並未有向現實低頭,而是選擇延續本身對羽毛球的熱情。只用了兩年,便於2010廣州亞殘運中初試啼聲, 結果這條路一走便是13年。Daniel形容整個生涯高潮迭起,當中更需要獨力爭取佳績,以換取殘疾羽毛球續為體院精英項目。直至2015年起,王鎮炎、朱文佳、林貞榕等加入球隊,令本來冷清的隊伍熱鬧起來,Daniel對此感到欣慰:「即使我退役,他們都能撐起球隊,傳承下去。」 談及世俗眼光,Daniel指大眾容易誤解 殘疾運動員是不專業的,認為「人數少自然容易奪牌」,繼而拉低他們的認可性。但經歷東京殘奧熱潮後,一切眼光彷彿都翻天覆地般變化,除了得到更多關注,亦有類 似殘疾球迷特意到殘奧賽場支持他,見面時該球迷更喜極而泣,讓Daniel深知自己能以生命影響生命:「原來他們的希望是依靠你的故事來支撐,與往時沒人認識的情況截然不同。」殘疾人士的人生哲學,圖書館中或許沒有教學書,但Daniel選擇當他們的榜樣,尋覓當中的可能性。 難忘運動員身份 盼以「頂尖運動員」名義掛拍 轉眼間Daniel正面對運動員生涯的尾聲,並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將在2024巴黎殘奧會後掛拍,亦意味杭州亞殘運為他在該賽事中的最後探戈。現時生活中起床、練習、比賽都是他十多年來的習慣,距離退役尚有一年多,卻已令他寢不安席:「有時夢見自己起床後不再是運動員,之後便會傷感。即使臨睡前都會感到失落,並思考日後沒了這個身份會如何。」對於掛拍決定,現年38歲的他指殘疾羽毛球為較重視身體機能的項目,故盼能在適當時機急流勇退:「希望大眾記得陳浩源是一個頂級 運動員,我由成為全職運動員起已萌生此意,現時只是實踐初衷,相信在奧運後退下來將是個標誌性時刻。」 去屆雅加達亞殘運中,陳浩源力戰下以4分之差向韓國好手金正俊稱臣,與金牌擦身而過。他揚今屆捲土重來,再爭金牌,但與歷屆不同的是,他的天秤上除了「獎牌」外,另一方亦多了份「享受」:「希 望每一個角落都會看清看楚,就像搬家前摸摸原本的屋子般,因為不會再有下次機會。」對陳浩源而言,「運動員」不僅是一種身份、職業及榮譽等,更是他人生中的所 有。 享受過程,或許會令Daniel有著傳奇而完滿的生涯故事。 圖、文:實習記者張智傑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杭州亞殘運.專訪】做夢不忘天職 陳浩源享受最後探戈」